发表SCI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难题

crosscheck 2023-08-30 21:50:50

想要发表SCI,难免需要面临一些挫折,诸如数次的拒稿,不停的修改等等。但是相比起拒稿、修改,在SCI写作发表中还有一些难题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诸如阅读、引用文献;选择审稿人;一稿多投;学术不端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如何阅读、引用文献?

事实上,在试验结果统计完毕后写作之前,应该做些文献检索,同时阅读其摘要,选择与你课题非常接近的文献并尽可能找到全文。下笔前,阅读摘要及初读原文全文,并结合你的实验数据,你就可以拟定你的论文的构思。写完初稿后再阅读相关论文全文,你可以充实你文章(尤其讨论)的内容,甚至改进你的论文的语言质量。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还有,国外大多学者治学比较严谨,文章的逻辑性比较强,他们知道他们写的是什么(不像国内少数作者写的英文文章不知所云)。所以,他们的文章大有“抄”头。尽量引用最近的相关文献,尤其是综述性文献。比如,世界肿瘤发生率的权威性文章,有 2001 年(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Lancet Oncol. 2001 Sep;2(9):533-43.)的,也有 2005 年(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 CA Cancer J Clin. 2005 Mar-Apr;55(2):74-108)。虽然其数据只差两年,如果不是需要特定的数据,最好引用 2005 年的,这点我想大家都能理解,更能突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科研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为SCI杂志的影响因子做点贡献。但是,有些自己领域很经典的文献还是不能落下。

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比如,一篇研究论文只有很少的研究结果,却在讨论中引用大量文献来进行解释和假设,这样不太好。不过,有些杂志对文献数量有限制。最好奉行“少而精”的原则。

二、如何选择审稿人?

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 3-4 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你推荐的审稿人可以是世界范围内任何你认为有资格的同行专家,包括中国学者(教授、博士、其他研究人员及研究生)。杂志对审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审稿人必须是某专业的专家。因此,许多在某专业发过论文的(我指的是英文 SCI)的作者都会收到审稿邀请信。你在推荐审稿人时,不必太“挑剔”。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们根本不会理睬一般杂志的邀请,你的文章审稿过程有可能延误。建议:

1. 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第一或通讯作者;

2.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3.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华裔为优先)。在国际有些影响的国内的学者也可以,这些学者在国内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国外学术界尊重。

三、一稿两(多)投的原因、结果、预防及补救

在国外,一稿两(多)投是很不为人齿的事,许多学者拿名誉当生命,国内却有人鼓励,提倡,因而盛行。这可能与国情有关,国外大多研究人员把学术科研作为终身目标,国内很多人只是为了学位和晋升才搞“科研”。学位拿到或晋升成功,就万事大吉。然而,一稿两(多)投的恶果首先是作者被相关杂志打入黑名单,同时造成许多国外杂志或多或少对中国的研究者和论文产生不良的印象或偏见,因而对来自中国的投稿论文采取严密防范措施,时常出现对国内真正学者不公正对待的现象。一稿两投的另一恶果就是“一稿两发”或“一稿多发”,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为国内外所有杂志所不能容忍。造成一稿两(多)投的原因除了上述拿名誉不当回事故意为之外,还有“无知”和“急躁,自以为是”。“无知”指的是不知一稿两(多)投是学术界非常忌讳和反感的事,或者不知何为“一稿两(多)投”。“急躁,自以为是”指的是通常审稿需要 1-3 个月,甚至更长。但有些人投稿后一个星期就开始坐立不安,要么不断催编辑,要么自以为国外杂志编辑对其论文不屑一顾(像某些国内杂志那样不会做任何处理),等不到一个月就另投其他杂志,而且还不通知已投杂志。当然,这里也有“无知”成分。

预防:早准备,早投稿。精心准备,精心投稿。

前者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后者给自己足够的机会。宁精无滥。

补救:道歉及/或撤稿。

四、学术不端行为(或嫌疑)的预防和补救

常见的 7 类学术不端行为,即:

1. 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2.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3.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4. 伪造注释

5. 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6. 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7. 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目前,在国内比较盛行的是第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这里可分“有意”和“无意”两类。但如果论文发表后遭人举报,结局一样,轻者悄悄撤稿,重者身败名裂(有例为证,绝非耸人听闻)。这里不谈“恶意”,因为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重点谈谈如何避免和预防“无意”。预防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认清何谓学术不端行为,并避免“玩火”,因为玩火者,必自焚。国内有些科研人员,限于英文能力,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抄写相关的词句,甚至整段的内容,比如方法学和结论性的描述,他们认为只要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尤其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就不算抄袭。其实非也。最近有作者投稿被审稿人发现其方法描述和讨论的许多陈述与已发表的两篇论文中的一模一样,认为有抄袭现象,要求做出解释。编辑甚至扬言如无合理解释,将会与作者单位以及科研基金部门联系。作者向本人求助,经过了解,作者纯属“无意”抄袭(英文不好,想省时间)。我们认真写了份回复信,编辑接受解释,并同意论文修改后重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